• 使我忘懷了器材,只陶醉於音樂氛圍內 每晚開著電視看到晚上的肥皂劇一定有以下劇情,一對男女起初相遇時,因為一些誤會,大家互不相讓,成為鬥氣冤家,不過當劇情發展下去總是千篇一律,這對男女一路發展下去一定是互相愛慕,最後總成為情侶。回看我遇上TIDAL這個品牌的揚聲器的過程絕對類似以上劇情。 我在多年前曾經在不同場合聽過TIDAL揚聲器的聲音,雖然未至不喜歡,不過完全沒有給予我任何感覺,因此,TIDAL這個牌子在我心中未有留低任何好印象。如事者相隔多年,有位我一向很信賴的朋友同我提起剛聽了TIDAL揚聲器發覺非常好聲,這時我也是半信半疑,及後知道資深音響從業員William Tam(威廉譚)竟然過檔TIDAL的代理U-Acoustic,有點資歷的發燒友皆知道威廉譚經驗老到,而且絕對是有耳之人,我心想他沒有理由會去做一款平平無奇的牌子,加上我朋友的說話,所以一於相約譚Sir試聽TIDAL揚聲器。就如以上提到的劇情,這次不得了,我之前對TIDAL揚聲器的聲音完全改觀,而且竟然使我被TIDAL揚聲器的聲音迷住。這時我更加確信音響要好聲除了器材之外,人材也是不可缺少的,使我更為佩服譚Sir可以把TIDAL揚聲器調校出這樣有吸引力的聲音。 TIDAL以口碑作為宣傳 來自德國科隆的TIDAL是在1999年由當時只有24歲的Jörn Janczak所創立,當時Janczak已經明確定立目標要做出最優秀的揚聲器,並以他的天才和學歷,再加上以往曾在其他音響公司當工程師的經驗,還有對音樂和音響的熱情,憑著一股毅力,經過多年的苦幹,今天TIDAL這個音響品牌已經在世界各地音響圈嶄露頭角,並在2002年與另一位對擴音機設計經驗豐富的工程師Lothar Bräun合作,研發自家的擴音機和解碼器,使到TIDAL的產品能夠相輔相成有更好的發揮。TIDAL這家公司不是依靠重本的宣傳方式來大賣廣告,他們堅持每樣產品也做到最好而使用家信服,是用口碑來得到市場認同。 在未詳細介紹今期封面主角TIDAL Contriva G2揚聲器之前,先為大家介紹TIDAL現役的揚聲器型號,現在TIDAL的旗艦級揚聲器是Sunray,這可加一對名為T1的低音柱,成為四柱式Sunray/ T1揚聲器系統,而旗艦對下是Agoria Platinum Edition,之後就到今期主角Contriva G2,還有一款Piano G2會在今年內推出。其實廠方還有一對用到鑽石高音和鑽石中音的揚聲器,這對名為La Assoluta應該是將來的旗艦,不過廠方還未透露相關資料,將來有詳細資料一定告知大家。 如藝術品的聲箱 在去年12月的一次為了發佈Contriva G2展示會上首次試聽Contriva G2和認識到Janczak。我籍著這次機會向Janczak了解有關Contriva G2揚聲器資料。Janczak其中提到就是Contriva G2聲箱的構造非常特別,除了每個單元設有獨立聲室以防背波相互干擾之外,廠方為了減低聲箱自身諧振以至影響聲音播放,特別採用多種不同物料以特製膠水複合而成的板材作為聲箱,因為各種物料各有不同延展性和軟硬度,因此構成不同的諧振點,當震動從一層物料傳到另一層時,這些能量就會逐漸減弱,最後把這些諧振自動減除,廠方把這種聲箱結構稱為TIRADUR。Janczak也沒有詳情透露TIRADUR內包括什麼物料,只知道是沒有金屬,因為他認為金屬的諧振點過高,不適合作為聲箱材料,他只透露了TIRADUR是含有不同密度的纖維板(HDF、MDF)、corian和大理石粉等材料。Contriva G2用了這種TIRADUR聲箱厚度為30mm,而前面板更厚達60mm,當音樂播放時,用手按住Contriva G2的聲箱真的幾乎沒有感到震動,證明TIRADUR聲箱自身諧振相當輕微。 ...
  • 我是很喜歡結識Hi Fi朋友,更喜歡探訪他們,聽聽他們組合的聲音(所謂家訪),從中透過交流,認識到很多Hi Fi上的知識,使到自己的Hi Fi也能進步,(實際不單是Hi Fi知識,還有各人的生活經驗)。而且我特別喜歡在不同日子重複家訪同一位Hi Fi朋友,原因有二。第一,我認為Hi Fi的聲音好壞,是跟人一樣是有狀態高低的,有很多外在因素如電力、濕度等都會影響Hi Fi的表現,更甚者主人家剛換了Hi Fi系統中某些東西,(可能只是一個插蘇頭),而他還未了解新東西的特性,未能調較出理想聲音,因此系統的表現有所偏差,剛碰正人家家訪,如這樣就定人家組合的好壞,未免太武斷和冤枉了。第二,從重複家訪同一位Hi Fi朋友,可以比較出家訪主人翁套Hi Fi前後的不同,如有所進步就可追問主人家,到底是什麼地方改變,為何有這樣的進步?相反,有時也有退步的時候,更加需追問主人家攪了什麼地方,會有這樣的反效果。這些種種都可作為參考,嘗試在自己組合中求證,看看可否適用在自己組合之中,從而使自己有所得着,但也有些東西是人家的殺着,可能是自已組合的毒藥,因此也要自已努力,多加嘗試,這樣就能透過家訪的交流和分享,使到自已的Hi Fi聲音也有所進步。 還有,很多時被訪的屋主也想我給些意見或者問問現在和上一次家訪有什麼的不同? 有否進步? 有什麼地方可以改進?誠言有什麼地方可以改進這一點,礙於每套Hi Fi組合的器材和線材也有不同配搭,變數很多,所以都不能一時三刻可以了解,加上自己的能力所限,很多時真的不能給予什麼意見。但有什麼不同和有否進步?這兩點我真的可以憑記憶說出今次家訪和上次家訪的不同。因此也有些朋友問我,為何同一地點相隔了一段時間再去聽也能記憶之前的聲音,說出前後的不同,起初我也啞口無言,因為我也不會解釋,但能記憶同一地方前後的不同是確有此事,當然我不是有特異功能。 最近,我有此經驗,一天在街上聽到一把聲音在我身後叫我的名字,當時我已憑聲音認出這位是移民外國沒見多年的好友,我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經驗,能認出朋友及親人的聲音。從今次經驗我了解到,為何可以分辨出人家器材聲音前後的不同,就如認出朋友的聲音一樣,是你和我只要聽覺正常都一定能夠分辨,最主要是要留心。因此我認為聲音是可以記憶在腦中,只是大家不能用言語說出朋友的聲音,但Hi Fi的聲音就因為發燒友之間已經有一套共識的用詞來形容,所以我們能表達出來。因此我相信聲音是可以記憶下來的。所以將來諸君如去家訪,也可試試記憶下人家組合的聲音,看看有沒有和我一樣的體驗。
  • 親愛的太太, 最近,看到報章上有些使人震驚的消息,報導指有位精神病人襲擊一對父子,最後兒子傷重不治,還有一宗指父親有精神病,在家中傷害自己的太太和親生女兒,看到這些新聞,使我非常痛心,更覺要愛惜妳和我們的小朋友。現在香港生活實在太緊張,再加上金融海嘯的洗禮,每天工作壓力實在太大,真的很容易引至精神病,而我相信這兩位精神病人一定不是HI FI 發燒友,如他們是HI FI 發燒友一定不會成為精神病者,慘劇一定不會發生。近日,探訪一位香港有名的心理醫生李誠教授,發覺原來他也是一位HI FI 發燒友,也會利用HI FI 器材播放不同音樂來自娛,雖然他沒有明言,但我也相信透過HI FI播放音樂一定可以減輕壓力。所以至愛的太太,我喜歡玩HI FI實在是愛妳的表現。 親愛的太太,我知你一定會話現今的HI FI器材非常昂貴,一般也要花十萬八萬,是一種非常浪費金錢的玩意,可是太太請妳冷靜,妳說得真的沒錯,但請不要忘記,購買回來的HI FI器材都是實物,是有它的價值,就算將來不玩也可放售出來值回一點錢,而且已賺了娛樂,不像賭博般,錢輸了什麼都沒有,可能還會因 輸錢來找妳或兒女發洩。還有如喜歡HI FI的我,一定花很多時間來比較HI FI系統的不同配搭,試問那裏還有時間去沉迷賭博和舖草皮。 HI FI圈中,家訪這個名詞非常熱爆,是指發燒友互相觀摩各同好的器材,從交流中使自己套組合也可進步。因為家訪是指家,所以我一定會與HI FI同好回家聽聽自己的器材,妳就可以見見他們,就知道我有沒有誤交損友。還有特別當我換了新器材,我放工後一定即時回家,聽聽這件新器材,那就不怕我夜歸到處花天酒地,沾花惹草。 當然,玩HI FI一定會發出聲響,你一定怕我打擾子女,也請妳放心,我播的音樂大都是古典名曲,如莫札特、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跟據專家分析,小朋友多聽莫札特的音樂都會聰明些,所以這也使兒女更加聰明伶俐。 太太看到以上幾點,我相信妳都明白我玩HI ...
  • 日本Luxman最新入門級CD、數碼播放器
  • 靚聲黑膠唱片推介: 這張Just the two of us是我其中一張踢館靚聲CD,內面有一首Both Sides Now是必試的歌曲,不過這張專輯我錯過了黑膠大碟,始終覺得有點不完美。最近見到Caecilie Norby 有一張新推出的黑膠和CD,碟名【Portraying】,原來這張是Caecilie Norby新曲加精選,黑膠內包括有Both Sides Now這首歌,當然無得放過。 這張【Portraying】黑膠有11首歌曲,其中4首是新曲,這四首也是改編自流行音樂,分別是Jolene(Dolly Parton)、Andy Warhol(David Bowie)、Life Is Hard(Bon Dylan)和Suger Mountain(Neil Young),加上其他精選歌曲,更加值得聽聽。還有這張黑膠是在Emil Berliner Studios刻碟,難怪聲音質素這麼高,當唱針落到碟面,好像沒有半點雜聲,之後音樂在喇叭傳出,幾下燦爛的高音,之後加上沉厚的低頻,人聲未出已經知道是一張非常靚聲的黑膠,說到這處也不用多說,只好靜靜聽下去!
  • Klipsch Heresy III 70週年版,全球限量發行70對,每對揚聲器都是一位工匠製作,聲箱背後有工匠親筆簽名,這對喇叭的聲箱是採用澳洲胡桃木製成。而這對座地設計比較特別,是採用矮身聲箱配合一個仰角腳架,使到喇叭單元以傾斜方式射向聆聽者,這個設計更加有種復古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