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家訪記趣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喜歡到不同發燒友處家訪,從不同家訪中除了可以聽聽音響外,也會了解到很多發燒友的心態,有時又好像一面鏡子反映出自己的行為。就好像發燒友間互相家訪,實在也想朋友美言幾句,因為機主始終花了很多心機來調校自己的音響,一心想請朋友來品評,誰料朋友不識欣賞,還指出自己組合有些地方不對,這種心情絕對不是味兒,更有可能發生不愉快事件。

就好像有次我家訪,嚴格來說不是家,這位發燒友是在工廠大廈打造他的音響天地,裝設了一套多路電子分音組合。我知道這位機主是花了無數時間和心機來設置這套組合,甚至曾經邀請一些音樂家來給意見,因為他想達至如聽真音樂的感覺,可想而知他為了這套組合所花的心力。家訪當日他播了一張我也不太熟悉的音樂,不過當時我發覺音場太低,人聲高度也是不正常的矮,而機主問到感覺如何?這時我只好向機主表示我的聽感,這刻機主也有點愕然,還要跟我爭論,這時我請他到皇帝位坐下聽聽,最後他也同意我的聽感,我指出可能是電源的問題,之後他把所有器材關掉,把所有器材的電容完全放電後,過了幾分鐘後重新開機,開機後聽回剛才這個錄音,我聽到音場位置比先前是升高了,不過又點不正常的高。當然機主繼續追問效果如何?我要求他播一張我熟悉的錄音聽聽,當我聽了這張熟悉的錄音後,這刻我更加肯定低頻不足,所以引至音場升高的問題,這時向機主表露我的看法。這刻機主開始有點不悅,他完全不同意我的看法,之後指出他完全沒有音場過高的感覺,而他更認為聲音更比一般組合細緻度更高,才會聽多了一些飄向天花板的聲音,所以感覺音場偏高。我之後表示小提琴的聲音實在太利,這同樣有機會是低頻量感不足所引致。他當然繼續力撐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完全感受不到,可能是大家的耳朵構造不同,所以聽出來的感覺也不同,這時我感到機主有點動氣,所以我也借意收到電話需要離開。就在離開後不久,我收到機主的來電,電話內他表示不好意思,原來剛才他重開系統時,他忘記開電子分音的超低音部份的後級,所以剛才揚聲器是沒有超低音出來。
實在以上情況是我家訪多年也發生過無數次類似情況,就如我自己也一樣,當人家評價自己器材聲音不好,這時不是用心聽聽自己的器材前,就極力維護自己的器材沒有問題,因此,我也得過有很多次類似教訓,使我深明要把音響玩好,一定要“放得低”,不過這個是知易行難,我仍在努力學習中!
【CD】比較三張同樣的SACD碟
【CD】比較三張同樣的SACD碟
【CD】比較三張同樣的SACD碟
【CD】比較三張同樣的SACD碟